8月31日,在全国科普月即将启动之际,北碚区科学技术协会联合北碚图书馆共同举办了重庆市北碚区2025年全国科普月系列活动之“惠民兴县”科学家精神宣讲志愿服务活动?;疃捎孟呱舷呦孪嘟岷系姆绞娇梗参嗝忻裣殖〔斡?,线上观看人数超过三百人,大家共同回顾了抗战时期科学家们在艰难岁月中坚持科研、服务国家的感人事迹。
本次活动特邀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院讲师、历史学博士马振波担任主讲。他以“非常与日常:战时大后方科学家的困顿与坚守”为题,系统梳理了抗日战争时期重庆北碚作为大后方科学中心的重要历史地位。北碚虽为嘉陵江畔一小镇,但在民族存亡关头,曾接纳了20余家内迁科研机构和大批杰出科学家,成为战时中国科学与文化?;さ闹匾莸恪?/p>
讲座中,马振波博士通过丰富的一手史料和真实案例,生动再现了科学家们在物资极度匮乏、日军频繁空袭的极端环境中,如何恪守学术理想、坚持科研工作的感人事迹。他们不仅守护了中国科学与文化的火种,还积极开展社会服务,以实际行动支持抗战。马博士指出,正是这种将“非?!笔逼诘氖姑谌搿叭粘!迸Φ募崾鼐?,塑造了中国科学家群体的精神底色,也为今天的科技自强与文化自信提供了深厚的历史滋养。
现场气氛庄重而热烈,听众反响积极。不少观众表示,通过讲座不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抗战时期科学家的群体形象,也真切感受到在民族危难时刻科学精神和家国情怀所迸发的巨大力量。
2025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本次宣讲活动既是对历史的深情回望,也是对科学家精神与民族文化的当代弘扬。接下来,北碚区科协将继续在“惠民兴县”项目的支持下,组织开展更多弘扬科学精神、增强文化自信的优质活动,推动科学家精神深入人心,使其薪火相传。
北碚区科协供稿